除了壓差和產水量,以下 5 類關鍵指標 也能有效判斷保安過濾器濾芯是否堵塞,涵蓋壓力變化特征、濾芯物理狀態、系統運行參數及污染物監測等維度:
一、進出口壓力變化特征
1. 進口壓力持續升高
原理:濾芯堵塞時,液體通過阻力增大,為維持流量,進口側壓力會代償性升高。
判斷標準:
若進口壓力較初始值升高 20%~30%(如從 0.3MPa 升至 0.4MPa),且出口壓力無顯著變化,表明濾芯阻力增大。
應用場景:恒流量系統(如離心泵定頻運行)中,進口壓力升高是堵塞的核心信號。
2. 出口壓力驟降
濾芯完全或嚴重堵塞時,出口壓力可能突然下降至接近零壓(如從 0.25MPa 驟降至 0.05MPa),此時系統接近斷流。
二、濾芯物理狀態與污染物負載
1. 濾芯重量變化
操作方法:
停機拆卸濾芯,用電子秤稱重,對比新濾芯重量。
堵塞特征:若重量增加 15%~20% 以上(如 PP 濾芯從 0.5kg 增至 0.6kg),表明截留雜質過多。
注意:適用于可重復清洗的濾芯(如金屬燒結濾芯),一次性濾芯可通過重量預估使用壽命。
2. 濾芯透光性檢查
適用類型:透明外殼過濾器或透明材質濾芯(如透明 PP 熔噴濾芯)。
判斷方法:
正常狀態:光線透過濾芯時均勻無遮擋。
堵塞狀態:內部雜質堆積導致透光率下降,呈現渾濁或陰影區域。
3. 反沖洗出水濁度(針對可反洗濾芯)
對于活性炭濾芯或金屬濾芯,反沖洗時若出水濁度持續高于 5NTU(正常應<1NTU),表明孔隙被污染物填滿,無法通過反洗恢復過濾性能。
三、系統運行參數異常
1. 水泵頻率或電流升高
恒壓系統特征:
在變頻水泵供水系統中,為維持出口壓力恒定,濾芯堵塞會迫使水泵提高頻率(如從 35Hz 升至 45Hz)或電流增大(如從 10A 升至 15A)。
判斷邏輯:頻率 / 電流升高幅度超過 10%~15% 且無其他設備故障時,濾芯堵塞可能性大。
2. 下游設備運行參數惡化
反滲透(RO)系統:
保安過濾器失效會導致 RO 膜進水 SDI 值升高(>5)、濃水流量下降>20%,或脫鹽率下降>5%。
超濾(UF)系統:
跨膜壓差(TMP)異常升高(如每天增加>0.01MPa),可能因保安過濾器濾芯泄漏導致大顆粒雜質進入 UF 膜。
四、污染物穿透檢測
1. 過濾后水質濁度升高
檢測方法:
用濁度儀對比過濾前后水質,若過濾后濁度較正常值升高 0.5NTU 以上(如從 0.2NTU 升至 0.8NTU),表明濾芯孔隙被擊穿或堵塞導致水流短路。
典型場景:飲用水處理中,濁度超標直接反映濾芯失效。
2. 顆粒計數器數據異常
在精密過濾場景(如電子級純水)中,若過濾后液體中 ≥5μm 顆粒數 較正常值增加 10 倍以上,表明濾芯已無法截留目標粒徑雜質,可能因堵塞導致纖維脫落或結構破損。
五、運行時間與負載累積
1. 累計運行時間超限
預防性更換指標:
對于水質穩定的場景,可根據經驗設定濾芯更換周期(如 PP 濾芯每 3~6 個月、活性炭濾芯每 6~12 個月)。
若實際運行時間超過設計壽命的 1.5 倍(如設計壽命 3 個月,使用超 4.5 個月),即使未達壓差閾值,也建議更換。
2. 進水污染物負荷計算
公式參考:
濾芯容污量(g)= 進水懸浮物濃度(SS, mg/L)× 處理水量(m3)÷ 1000
當累計容污量接近濾芯理論容污量(如 PP 濾芯理論容污量 10~20g / 支)時,需強制更換。
舉例:進水 SS=50mg/L,單支濾芯處理 1000m3 水后,容污量 = 50×1000÷1000=50g,遠超理論值,必須更換。
特殊場景補充
高溫介質過濾(如工業鍋爐水):
若濾芯材質因高溫老化(如 PP 濾芯軟化),可能未堵塞但已破損,需定期拆解檢查纖維完整性。
高黏度液體過濾(如糖漿、油墨):
產水量下降可能由黏度變化引起,需結合壓差和濾芯表面黏性物質堆積情況綜合判斷。
通過上述多維指標交叉驗證,可更精準地識別濾芯堵塞狀態,兼顧安全性與經濟性,避免過度更換或延遲更換導致的系統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