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層砂過濾器的日常檢查需圍繞設備運行狀態、濾料性能、管路閥門及安全隱患等展開,具體內容如下:
一、運行參數檢查
進出口壓力監測
記錄過濾器進水壓力和出水壓力,計算壓力差(正常壓差通常≤0.05-0.1MPa)。若壓差超過設定值(如≥0.15MPa),說明濾料堵塞嚴重,需及時反沖洗。
觀察壓力波動:若壓力突然升高或驟降,可能是進水流量過大、管路堵塞或閥門故障,需立即排查。
流量與流速檢查
核對出水流量是否符合設計值(如標注的“m3/h”),流速過高會導致過濾效果下降,過低可能因水流停滯滋生微生物。
多單元過濾器需檢查各單元流量是否均勻,避免單組負荷過高。
出水水質檢查
定期檢測出水濁度(正常應≤1-5NTU,具體依工藝要求),若濁度超標,可能是濾料失效、濾層亂層或反沖洗不徹底,需停機檢查。
觀察出水是否有明顯雜質、異色或異味,若出現則可能是濾料破損、密封圈泄漏或濾層穿透。
二、設備本體及濾料檢查
濾罐外觀檢查
檢查濾罐本體有無腐蝕、變形、滲漏(尤其是法蘭連接、排污口、人孔密封處),若有銹跡或滲漏,需及時修補或更換密封件。
查看罐體支撐結構是否穩固,避免因振動導致管路松動。
濾料狀態檢查
定期打開人孔(或通過觀察窗)檢查濾料:
濾料是否平整,有無“溝流”(局部水流短路)或“板結”(濾料結塊,多因反沖洗不足或水中有機物過多)。
濾料是否損耗或污染:石英砂若出現明顯破碎、發黑(微生物污染)或混入大量雜質,需補充或更換濾料。
檢查濾料層厚度是否符合設計(通常濾層高度為罐體直徑的1-1.5倍),不足時及時添加。
三、管路與閥門檢查
管路連接檢查
檢查進出水管、反沖洗管、排污管有無破損、變形或堵塞,管路支架是否牢固,避免因振動導致接口松動。
觀察管路有無結垢(尤其是金屬管路),結垢會影響流量,需定期清理。
閥門運行狀態檢查
手動閥門:檢查開關是否靈活,有無卡滯或滲漏,手柄/手輪是否完好,關閉時需確認密封嚴密(無滴漏)。
自動閥門(如電磁閥、氣動閥):
檢查閥門動作是否與控制系統同步(如反沖洗時進水閥關閉、反沖閥開啟),有無延遲或誤動作。
查看閥門密封圈是否老化(表現為滲漏),電磁線圈或氣動裝置是否正常工作(無異常噪音、漏氣)。
四、反沖洗系統檢查
反沖洗參數確認
檢查反沖洗時間、強度(通常反沖洗流速為15-20m/h,時間5-10分鐘)是否符合設定值,反沖洗時排水是否通暢。
觀察反沖洗排水水質:初期應渾濁,逐漸變清,若始終渾濁或有大量濾料帶出,可能是反沖洗強度過大或濾料級配不合理。
反沖洗輔助設備檢查
若配備反沖洗水泵,檢查水泵運行聲音、電流是否正常,有無漏水或過熱。
檢查反沖洗管路的止回閥、流量計是否正常,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反沖洗失效。
五、控制系統與安全檢查
自控系統檢查(針對自動過濾器)
檢查控制面板顯示是否正常,參數設置(如反沖洗觸發壓力、周期)是否準確,有無報警提示(如“壓差過高”“閥門故障”)。
測試自動反沖洗功能:手動觸發反沖洗程序,觀察各步驟(排水、反沖、正洗)是否連貫,時間控制是否精準。
安全附件檢查
檢查罐體壓力表、安全閥是否在校驗有效期內,指針是否歸零,安全閥起跳壓力是否符合設計(通常為工作壓力的1.1-1.2倍)。
電氣設備(如電機、控制柜)有無受潮、異響或異味,接線端子是否松動,接地是否可靠。
六、環境與清潔檢查
設備周圍環境需保持干燥、整潔,無積水、雜物堆積,避免腐蝕性氣體或粉塵侵蝕設備。
定期清理濾罐表面、管路及閥門的油污、灰塵,反沖洗排污口周圍需保持通暢,避免污水回流。
檢查周期建議
日常巡檢:每班1-2次(重點關注壓力、流量、漏水)。
詳細檢查:每周1次(包括濾料狀態、閥門靈活性、水質檢測)。
安全附件校驗:每年1次(壓力表、安全閥送檢)。
通過以上檢查,可及時發現濾料堵塞、管路泄漏、反沖洗失效等問題,保障淺層砂過濾器的過濾效率,延長設備及濾料使用壽命。若發現異常,需及時停機處理,避免影響后續水處理系統運行。